標簽: 防水患興水利 堤防加固 生態(tài)修復 景觀提升 城鄉(xiāng)建設
今天,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桐鄉(xiāng)烏鎮(zhèn)拉開帷幕。40年潮起潮涌,烏鎮(zhèn)的原住民們,親歷著密布的水網和互聯網的互聯互通,千年古鎮(zhèn)觸“網”而變。然而,在互聯網、智能化、智慧化的現代面孔下,千年古鎮(zhèn)依然保持著江南水鄉(xiāng)的古典基因。
水滋養(yǎng)了烏鎮(zhèn),也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桐鄉(xiāng)人,讓這座城市因水而充滿生機與活力。然而,千百年來,因水而興的桐鄉(xiāng),水澇、水患的煩惱也如影隨形。所以,這座城市的防汛,注定更多地承載著老百姓對于美好生活和數千年文化傳承的深切期盼。
1978年12月1日,來自桐鄉(xiāng)的數萬人,在海寧至桐鄉(xiāng)起龍橋段的工地上打響了一場著名的水利“戰(zhàn)役”——長山河一期土方開挖工程。歷時僅20天,開挖土方219.5萬立方米,比原定計劃提前了整整10天。
40年以來,無論是長山河的開挖,還是城市治理內澇,從圩區(qū)整治河道疏通再到如今的擴大杭嘉湖南排(杭平申線航道改造)工程,一張防汛安全網正在逐漸鋪陳開來……
家住崇福鎮(zhèn)御駕橋的盛松發(fā)到現在還記得,1963年大洪水的時候,家門前的小橋上都可以坐著洗腳。
桐鄉(xiāng)地處杭嘉湖平原腹地,現在西來洪水可以直排杭州灣出海。在1978年以前,每逢暴雨,本該東流的洪水卻因排水不暢而大規(guī)模倒流往西走。民間常傳“麻塘水(水倒流)到德清勾里河墩、楊水灣大橋,要出強盜”,說的便是水一旦倒流,洪澇災害就非常嚴重,莊稼顆粒無收,引發(fā)社會不安。
在1978年之前,桐鄉(xiāng)雖然河道眾多,但水域面積小,澇水容蓄能力低,一下大雨,水位上升很快。
為什么是1978年?時間倒回到1978年12月,在屠甸鎮(zhèn)雙美橋港,紅旗招展,新開挖的河道里站滿了人。無論男女,每人一條扁擔、一副畚箕,大家你追我趕,熱火朝天地挖土、挑土。最多一天,工地上有5.3萬多人在勞作。一條流經洲泉、石門、鳳鳴、梧桐和屠甸五個鎮(zhèn)(街道)的桐鄉(xiāng)第二長河,正初現雛形(在1978年,人力施工的河道段位于屠甸公社、百桃公社、南日公社)。
長山河全長67公里,桐鄉(xiāng)段全長33.378公里,占長山河全長的一半。為了開成這條河,桐鄉(xiāng)人民眾志成城,累計21萬余人次參與施工,工程前后分5期開挖,從1978年到1997年,歷經了19個春夏秋冬。
開挖長山河,排澇是主要目的。桐鄉(xiāng)市水利局擴大南排運西段綜合協調組組長陳雪元介紹,未開挖長山河之前,桐鄉(xiāng)70%的洪水向北排放,通過烏鎮(zhèn)市河、瀾溪塘進入江蘇。另一部分洪水經過大運河東排黃浦江,但北面被建閘控制,東面河道狹窄且有眾多阻水橋梁,這意味著北面受堵,東面受阻,排澇壓力大。有了長山河,一部分洪水可以向東排入錢塘江。
此后,長山河工程另外二條骨干河道,鹽官下河和南臺頭河也分別于1999年和1998年初步開挖完成。
就這樣,桐鄉(xiāng)在抗擊洪水猛獸時,從狹路相逢,變成了多路齊開,防洪抗災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今日長山河,河面寬闊楊柳垂岸,河水奔流東去,船只穿梭往來。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早年在技術相對落后,幾乎所有的工程施工流程,都要依靠人工來完成的情況下,開挖一條大河,有多么困難。
雖然長山河第一期開挖時間是在1978年,但實際在這一年鏟出第一擔土前,桐鄉(xiāng)為這條河的開挖,足足做了3年的準備工作。
“前期工作需要測繪地圖、工程量計算和分配、定線放樣等,那時的工具僅有算盤、對數表、平板儀、經緯儀等,工作量極大。”在長山河工程中曾擔任工程組組長的宣基智印象很深刻,“不像現在直接用衛(wèi)星定位放樣就行?!?/div>
1978年12月18日,長山河一期工程開壩前兩天,屠甸鎮(zhèn)五星村段發(fā)生了塌方事故,115米長的新開河內幾千方土頃刻之間傾瀉下來。如果這些土不能及時挖掉,除了影響工程進度外,最大的隱患是不及時開壩的話,其他地方也容易塌下來。
“當時沒有其他辦法,只有人海戰(zhàn)術,梧桐公社把家里能調過來的人都調過來了,不分白天黑夜,一直挖,屠甸民兵緊急集合,640人支援梧桐開夜工,終于在開壩之前將那堆土挖完了?!毙钦f。
對長山河,人們印象最深的是河道沿岸各地全體干部和群眾對于治水的決心和熱情,后來人們把這種情懷叫做“長山河精神”。
防洪防汛,又豈是一條長山河便能解決。
家住鳳鳴街道的顧榮松還記得,在水泥溝渠沒有建造之前,田里的排水溝渠都是直接在泥地里挖的,一下大雨就很容易沖塌。
1996年起,一場土地平整運動在桐鄉(xiāng)各地轟轟烈烈地展開,推土機隆隆作響,原先因為種桑樹、水稻形成的?;滋锏孛查_始平整,田間各項配套設施也逐步更新。
如果說屠甸鎮(zhèn)是桐鄉(xiāng)的“盆地”,那么和平村就是屠甸鎮(zhèn)的“洼地”。“即便是一場普通的中雨,也會對我們產生影響?!焙推酱宕逦瘯魅畏对扇缡钦f。
2013年底,屠甸鎮(zhèn)總投資1800萬元用于圩區(qū)改造工程,涉及到和平村的閘站新建和改建、圩堤加高加固、水系改造提升等防汛建設內容。
伴隨著和平村圩區(qū)的合并,村里水系得以全部貫通?!艾F在,我們能在降雨結束后2至3個小時,通過閘站運行消除水淹隱患,效果相當好!”屠甸鎮(zhèn)相關負責人表示。
桐鄉(xiāng)的這張防汛網,不單單織在各鎮(zhèn)(街道),同時也網在城市的各個角落。
桐鄉(xiāng)的老城區(qū)一帶,由于排水系統的老化,一旦遇到暴雨,極容易形成城市內澇?!耙郧埃昀锓e了水,我們只能干著急。現在有了泵站,只要出現危急情況,市政園林局就會派人來抽水,積水很快就退了?!闭f起街道的排澇,家住宏源路上的王先生深有感觸。
2009年,宏源路上建起了一座泵站,專門用于應急排澇,地勢較低的宏源路、城河路一帶有了“救星”。2014年9月,鳳鳴路上新建了一座泵站,與宏源路泵站一樣,每小時排水可達1100噸。兩個泵站一南一北,守衛(wèi)著康涇塘畔的老舊小區(qū)。
2015年,擴大杭嘉湖南排(杭平申線航道改道)工程正式啟動。相對于長山河而言,它更多承載的是社會經濟不斷發(fā)展下,人們對于抵御自然災害的更高要求。在長山河基礎上開展的擴大杭嘉湖南排(杭平申線航道改道)工程,不僅提升了桐鄉(xiāng)整個排澇能力,在干旱時,也會讓西北部來水加快補給到位,利于生態(tài)修復。
除了排澇減災,航行暢通興經濟是兩大工程帶來的又一利好。江南水鄉(xiāng),水運條件得天獨厚,其運輸量在總運輸量中占據相當份額?!伴L山河通航后,突破了原本河港狹、淺的瓶頸,拓展了航行空間?!毙钦f,“以前的磚瓦廠就是起源于此,并由此推動了桐鄉(xiāng)市的經濟發(fā)展?!?/div>
據了解,開展擴大杭嘉湖南排(杭平申線航道改道)工程后,現長山河運河東面河道將成為三級航道,可通航1000噸;西面河道按六級航道跨河橋梁按五級通航標準設計,可通300噸級船舶。原本洲泉岑山村段的斷頭河全部打通,京杭運河和京杭古運河實現了貫通?!昂觾砂兜钠髽I(yè)可以通過貨船進行運輸,大大減少了成本?!?/div>
未來,桐鄉(xiāng)的水利工作還會有怎樣的驚喜?桐鄉(xiāng)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盛月良畫出了他心中藍圖:未來桐鄉(xiāng)水利發(fā)展將有三大轉變:一是由“重建輕管”向“重建強管”轉變,當前桐鄉(xiāng)大量的水利工程已經建成,我們將把水利標準化作為解決“水利管理滯后于建設”現實問題的有效突破口,不斷實現水利管理精細化、智能化、標準化,至今年年底,桐鄉(xiāng)市實現萬畝以上圩區(qū)標準化管理全覆蓋。二是由“防水患”向“興水利”轉變。在一如既往扛起“擋得住、排得出、灌得上”的三項老使命的同時,桐鄉(xiāng)水利局將圍繞“讓水清起來、使水活起來,把入河排放口治起來”新時期三項新使命,持續(xù)深入推進河道清淤、水系連通、水閘啟閉整治和入河排放口專項整治等民生實事工程,讓全市老百姓享有更多優(yōu)美水環(huán)境的獲得感。三是由“盆景”向“風景”轉變。圍繞鄉(xiāng)村振興要求,按照“有界有路有樹有景無形無序”的要求不斷推進美麗河湖建設。將傳統的單點治理、單線治理模式向流域治理、綜合治理、系統治理轉變。在十三五期間,將通過“堤防加固、生態(tài)修復、景觀提升”三管齊下推動沙渚塘、上塔廟港和沈店橋港三片流域的綜合治理。
稼萬頃碧波黍海
種萬家盛世基業(yè)
驚屏翳常掀波瀾
悲河山傾為澤國
乘一號文件東風
定百年治水方略
師大禹千年神功
書大地錦繡詩篇
疏百里長河入海
這是原桐鄉(xiāng)水利局總工程師莊建樹為長山河開工所作的詩,正如詩歌所寫的那樣,1978年開挖的長山河,讓桐鄉(xiāng)這座杭嘉湖平原上的小縣城,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飛速發(fā)展。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這是對水利工程的最好詮釋!